利維坦
有一木書的插圖很有名,圖中一個戴著王冠的巨大怪人,一手持到持仗,身體由無數的人所構成,看著地面渺小的人類,十分魔幻。這幅插圖就出自政治哲學名著--《利維坦》,而這個圖的創造者就是英國著名的政治哲學家霍布斯,書名《利維坦》(Leviathan)其實是一個怪獸的名字,出自《舊約聖經》的《約伯記》,Leviathan在希伯來語中表示「扭曲與漩渦」,上學的時候看到這張圖感覺很怪異,為什麽這怪人的身體由人所組成呢?後來了解後才知道霍布斯借此暗示由個人轉讓權利組成了擁有巨大力量的國家(即身體),而這種力量將顛覆基督教體系的整個世界觀,不僅如此,《利維坦》這本書也成為近代政治哲學中最重要、最具革命性和顛覆性、最富有話題性的一本著作。
柏拉圖曾經哲人王視為理想的統治者,亞里士多德根據通知者的數量給國家分類,但是他們對統治者的這個前提是哪里來的呢?17世紀的英國哲學家霍布斯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解釋,「人類是極其邪惡的任性而又利己的生物。因此,如果放任不管,他們就會依照自己的欲望追逐利益,自相殘殺。人類為了中止這種自相殘殺,彼此共存,才創造出「假想的統治者」,建立起國家這種組織結構。」換言之,人們為了避免互相爭鬥,共同創造出統治者(國家)。霍布斯對國家給出了自己的定義,「所謂國家,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為了保護自己,避免自相殘殺,所創造出的組織。」這對於17世紀的歐洲是十分具有沖擊力的,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國王的權利是神賦予的(君權神授說),以此為基礎形成國家。
我們知道17世紀基督教對於歐洲的影響,但在16世紀開始,基督教分裂「天主教」和「信教」兩派系後,宗教改革運動後,為了各自的利益,以斐迪南二世「擲出窗外事件」開端,歐洲展開了長達三十年的宗教大戰。大戰導致各方國家幾被毀滅,歐洲長期處於無政府階段,這場血腥的戰爭使得西方世界當初所確立的「上帝決定了君主,所有你要服從君主」這種說法逐漸站不住腳,更多的民眾開始質疑,何為國家?我們又為何服從國家?
就在這時,17世紀的英國「猛男」-霍布斯站了出來,對這個問題說出了那句經典的「所謂國家,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為了保護自己,避免自相殘殺,所創造出的組織。」並在著作《利維坦》中提出了著名的社會契約論思想,即霍布斯認為國家是人們訂立契約的結果。霍布斯將政治哲學看作是物理科學的變形,從一種徹底的唯物主義的人性觀出發,人的行為可以依據運動中的物體加以解釋,他希望,如果政治理論能夠以邏輯的嚴密性加以系統闡述,人們之間就更有可能達成一致意見,因此就可以達霍布斯所渴望的和平與秩序了所以霍布斯以邏輯來描述國家的結構,他首選設想了沒有公權力的狀態,即自狀態下是什麽樣子,雖然自然之下人人平等了,但這是致命的,「人類回味了自身的生存和利益而自相殘殺」,這意味著任何人都有能力殺死任何人,霍布斯認為在這種自然狀態下人與人之間將會互相爭奪自由,從而發生「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的無政府狀態,變為戰爭的狀態,如此一來,個人自由無法得到保障,成立了國家,所以,霍布斯認為社會就是一群服從於一個人的權威之下,而每個人都將自然權利交給交付給這個權威,來維持內部秩序的穩定。這個主權無論是君主製、貴族製或者是民主製,都必須是利維坦。也就是一個絕對的權威,人與人之間相互訂立互不侵犯的條約。為了處罰那些違反互不侵犯契約的人,需要有一個擁有絕對力量的公共機關,因此需要國王。故霍布斯以《舊約聖經》中出現的可怕海獸利維坦來比喻這樣的公權力,這一安全保障系統才是國家的本質。他認為,如果國王沒有利維坦這樣強大的力量,國家將無法發揮作用。人類需要國家來確保人類不會陷入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狀態。這個名為國家的怪物以人類放棄自由為回報,為他的子民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而霍布斯的社會契約論解釋了為什麽至今還有人類自相殘殺國家爭鬥的答案,因為不存在「真正的利維坦」。這種角度觀點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存在,而霍布斯之後又出現兩位哲學家對霍布斯思想進一步研究,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思想盛宴。
這兩位哲學家就是洛克和盧梭,他們先後發表了對於改進霍布斯社會契約論觀點,洛克認為即使自然狀態下也可以和平,他認為霍布斯忽略了道德這個因素,他稱之為自然狀態下應有自然法則,且自然法則不是完全放任自由的狀態,而霍布斯則認為我們做出任何有利於自身生存的事情都是理性的,洛克在《政府論》中提出了「公民社會」的概念,他主張應該對政府的權利實施監督和製衡,並可以將處罰罪犯或保護國民的權力委托給公權力,主張分權(啟發了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但有所不同),無論如何主權都應該在人民手中(人民主權)。此外,當國家踐踏人民的權利時,人民擁有掀起革命、建立新國家的抵抗權,所以因為洛克一系列思想,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但洛克將權力的正當性歸根於上帝,反而對霍布斯的觀點要落後了。
法國哲學家盧梭在洛克的社會契約論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因素,那就是人類天生的憐憫心或同情心,法律與權力的正當性是由人們一致同意所決定的,而非洛克的「權力正當性源於上帝」,而且他認為自然狀態恰恰是人類生存的最理想狀態,以「回歸自然」來表述這一觀點,並非霍布斯所說的「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他認為公權力是不需要的,所有人以共同持有的互相幫助之心(公意)相互印證、國家就能以直接民主製的方式構成。所以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為了守護自己的財產、生命和自由,人們必須通過「社會契約」聯合起來,並共同協商製定規則且這個規則不能過度限製個人自由,即「公共意識」是必不可少的。這里的「公共意識」意思並非「應絕對服從的國家意誌」,這是很多人對盧梭的誤解,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解釋為「所有人的願望」,是人們判斷法律和政策正確與否的根據,多數表決原則並非具有正當性,但如果某一法律和政策能夠為所有人帶來利益,那麽就不會有人反對,這樣的法律和政策算得上是「公共意識」。
對霍布斯思想的延伸中洛克提出的抵抗權與盧梭提出的公意直接影響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為《美國憲法》和《獨立宣言》提供了理論支柱。霍布斯的思想的的確確的影響了世界,啟發了後來人的思考與實踐。
當我們目光回到現在,霍布斯的理論邏輯完善卻殘酷,霍布斯在提出之日起,他就遭到了很多批判和反對。這里有他的歷史因素導致的思想,所以《利維坦》是一本需要結合霍布斯生平的有思考深度的名著,值得邊思考邊讀,但他理論中對於國家本質的洞悉和對政治緊急狀態的重視,卻是現代政治的理論基礎,現在絕大部分學者依然認為認為國際關系中很大一部分依然處於霍布斯的「自然狀態」中,國與國之間是相互懷疑的,以自己的利益和生存為第一要務。而所謂聯合國和歐盟等組織的作用也無法改變這些狀況。只要出現一只讓利維坦們恐懼的、更強大的利維坦,那麽爭鬥就會中止,擁有令一切國家畏懼的強製力的絕對存在--真正的利維坦。或許在霍布斯的心中,只有一切國家放棄攻擊其他國家的自由時候,霍布斯所追求的真正和平才會到來吧。
《利維坦》作為西方世界著名且具影響力的政治思想著作之一,不僅對唯物論、人性論、無神論、契約論、自由主義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更是對整個西方世界在之後的國家建構、公民權利運動、教會改革等現實社會問題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盡管自1651年出版後已過去了371年,但他的思想在人類文明的星空中依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指引後人類對國家的更多的探索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