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面人
1844年,流亡到巴黎的馬克思認識了恩格斯,同時開始撰寫一些論述經濟學和哲學的文章筆記,但生前一直沒有發表。一些手稿一直被雪藏了80多年,直到1927年才被蘇聯發現,於1932年編撰成書出版,書名是《1844年經濟學哲手稿》。26歲青年馬克思這份手稿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青年馬克思提出了一個主題,就是人的「異化」。
Karl-Marx-Monument in Chemnitz. Einheimische nennen ihn "Nischel"
在這份手稿中,有一段話頗為經典,馬克思說「工人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摧殘……」只要肉體的強製或其它強製一停止,們會像逃避瘟疫那逃避勞動。結果是什麽呢?馬克思接著說,結果是人只有在運用自己的動物機能一吃、喝、生殖,至多還有居住、修飾等等的時候,才覺得自己在自由活動,而在運用人的機能時,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動物」。在這段話的最後,馬克思寫下這樣兩句話:於是,「動物的東西成了人的東西,而人的東西成為動物的東西」。
在這里馬克思借用了黑格爾的異化概念,探討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勞動狀況,發現了「勞動異化」的現象。並總結出勞動是人的本質特征,是人的第一需要。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感到勞動是一種與自己對立的苦役,完全是異己的活動,這就是勞動的異化。
欽佩26歲的馬克思的思想能到如此高度的同時,也每每激發我的思考,在馬克思之後,現代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變化,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克服「勞動異化」呢?又有多少人把勞動看作自己的第一需要呢?為什麽「錢多事少離家近」是好工作呢?
人們是否記得《共產黨宣言》結尾處那句震撼人心的呼喚:「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界。」但現在的情況更傾向於如果發動一場革命,工人階級可能會感到,自己會失去很多,而不只是鎖鏈。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著名哲學家馬爾庫塞根據馬克思思想,在流亡美國中創立了法蘭克福學派,後來成為「20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代表。馬爾庫塞有一本著名的著作,名字叫《單面人》(也有譯為單向度的人),主要對他流亡到美國後對美國文明的批判,在書中馬爾庫塞認為,一個社會中人應該有兩個向度,一個是肯定的向度,認同當下生活,另一個是否定的向度,對生活和現狀有所批判,因為人類生存環境需要改善,必須具備否定性,才能走向更好的生活,如果生活在一個毫無批判的社會里,只有肯定性沒有否定性,那麽這樣的人就被稱為單向度的人。
現在的資本主義與馬克思時代相比也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到後期,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完成了曾經夢寐以求的對現代性的追求,但現代性也把人類俘獲了。在當今時代中,普通工人也能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享受消費主義的快樂。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勞動工作仍然只是賺錢的手段和工具,而消費享受才是賺錢的目的。而在這樣一個工作、生產、消費的循環中,人就陷入到了一種單一的生活模式,人的思維模式也變得單一化了。
表面上看,人好像有自由,但是只是在這個無盡的循環中打轉,馬爾庫塞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開放,而是「單面」的,生活在這種體製中的人,也不是立體豐富的全面發展的個體,而是喪失了真正自由的「單面人」。
在《單面人》中,有一段流傳廣的文字:「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樣的電視節目並漫遊同樣的遊樂地,如果打字員打扮得同她雇主的女兒一樣漂亮,如果黑人也擁有凱迪拉克高級轎車,如果他們閱讀同樣的報紙」,那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原本激烈對的階級之間出現了同化。馬爾庫塞說,「這種相似並不表明階級的消失,而是表明現存製度下的各種人在多大程度上分享著用以維持這種製度的需要和滿足」。說得直白一點過去,工人階級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今天工人階級也有「鞋子」穿了,也會變得「投鼠忌器」。
在馬爾庫塞看來,工人階級已經被整合到了資本主義體系之內,這種整合甚至深入心理層面。工人階級曾經因為飽受壓迫,發出反抗體製的否定性力量,但現在他們更關心如何進入體製之中,獲得更的收益。他們曾經是革命的主體,但現在已經不再具有革命性,成為維護資本主義的保守力量。鬥爭的徹底性沈淪在了咖啡和娛樂節目之中,失去了革命的力量和否定的力量,社會也失去了其他選擇性的可能。當然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對於馬爾庫塞的主張也要用否定的角度來看。
而馬爾庫塞帶來的財富在於對於發達工業社會技術上的觀察,技術已經徹底壓倒了人類自身,在生活上這個社會的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更多,掙更多的錢買更多的国际金价商品,把這個當成過上好生活的唯一標準。生產效率的無限擴大,早已超越了人們的實際需求。能力的變大沒有讓責任變大,反而讓欲望無限膨脹起來。在這里的時候我特別想談兩個名詞,法國思想家居伊·德波的「景觀社會」和美國批評家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礙於篇幅,沒法展開講講了。工業體系在無孔不入的管理著控製著我們的生活,人類淪為這個體系所圈養的奴隸。馬爾庫塞認為西方的無產階級失去了革命性,西方國家以新傳媒為代表的科學技術,扼殺了民眾對社會的批判、改造社會的能力。這種批判會讓更多的人重新審視自我價值的追求。
而對於工業社會技術的反噬,無論是何種主義都將面對,是所有人的難題。社會變革,擺脫資本主義的異化,對娛樂、消費的領域進行異端訓話,重回正軌,爭取政治經濟和精神上的全面自由。在《單面人》的最後,馬爾庫塞引用了本雅明寫下的一句話,「只是因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賜予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