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的是什麽思
反思在我個人的解釋下,是一種具備本體性質的符號學動力機製,通過語言充當二道販子,不斷往符號系統內填充新符號,以調理其展露出來的沖突。所以反思性和理性一定是內含狹隘的,因為不同的符號可以用來指涉同一種東西(甚至就連這一種東西都無法被精準定義),例如肚子疼,你經由反思得出的結論一定只能基於你目前所夠擁有的符號、意識形態等,乃至包含情緒的裹挾。
如果符號足夠多,就能反思的越澄明是事實。不過另一個令人難堪的事實是,我們所能獲取的符號量永遠都處在匱乏狀態,整全的幻想必將破滅。人的局限性是起點也是目的,使得我們可以從近乎無限的符號侵蝕中撤回避免被其吞沒。於是乎,反思在這種解釋下,喪失了其為目的的定義,它只能作為一種經由主體性發起的,被動的運動姿態而存在,去試圖解救那個被混亂填滿的悲劇性本體,也就是可稱之為“我”的生命。
當反思一旦停止,“我”也將會定格在此刻而消失,變成了具備獨立意誌的某種固態,此時是非常張揚也勇敢的,利於生存,但同時也是盲目的。我們需要這種主觀一切可供直接體驗的能力,同時也需要可後撤解構分析狀況的能力,兩者缺一不可,甚至可以說人類活動只能基於這兩種狀態的交替轉換中生存,否則人這個詞將丟失最基本的內容定義。是否決定反思並不是你所能選擇的,它在該登場時必然會出現,或化作另一種被壓抑的扭曲產物,誰也無法逃脫。
反思最大的好處在於,它除了能給自己提供符號填充物外,還能確實地為他者填充所謂“未曾有機遇設想的新符號”,在相互連結間,你我的能指鏈就有機會擴容,挖掘(發現)到沒見過的玩意兒,喚醒欲望的生命力。
在這篇文章結尾,我選擇適時地撤回了,面對深淵時又有誰能不害怕呢。文章內容或許在世界信息流的某處早已被言說,我的反思依舊是斷裂的,又或只是內含巧合地復讀,過家家罷了。我只是試圖展示一種行動規律,一種只能浮在空中,落地便失敗,卻還得不斷迫降的滑稽表演,旁敲側擊地揭露些許可能會藏在幕後等待爆發的罐頭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