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三角人格

心理學中把三個人格特質稱為「黑暗三角」。分別是:
    自戀:自私、虛榮、以自我為中心。
    馬基雅維利主義:喜歡冷酷地欺騙和操縱他人。
    心理變態:易沖動、冷漠無情、情感封閉、缺乏共情、羞恥、內疚等感情。
點擊查看自己的人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人格心理實驗室心理測試
過度自戀的人就是可以算是一種人格障礙,通常這類人會表現出自負、驕傲、自我中心與優越感,比如高管找小三主要就是這類人。
馬基雅維利主義,可以把這類性格的人理解為腹黑屬性,通常會表現出利己主義、結果導向、陰謀詭計,會為了利益傷害別人,可能是操控、剝削、欺騙,而且他們道德感底下,惡意販賣商品的黑心商家就是屬於這一類。
心理變態最可能具有惡意、惡心別人的那種人,他們擁有極低的同理心,反社會、易沖動、追求刺激,很多暴力的亂砍人就是屬於這一類。
並不是說只有犯罪分子才具有黑暗三角人格,我們普通人也是同樣有著這些黑暗三角人格,只是我們身處在道德社會中,不得不被道德約束,學習規矩來讓我們與社會接軌。
就像西部世界中,人們進入到虛擬的西部世界中,可以肆意殺死機器人,把自己內心最黑暗的東西展露出來,不顧道德約束,享受著對機器人施虐、殺戮、性欲的快感。
還有幾種人特別容易出現黑暗人格。
    性吸引力強的人,俗稱的男人不壞女人不愛,不過這邊說的性吸引力,其實不管是男生或者女生都是一樣,只要你的黑暗性格越多,越有可能更受歡迎,心理學家Emanuel Jauk就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安排了好幾對男女進行速配約會,然後在約會前他們就先收集好他們的黑暗人格測驗的分數,以及後續對約會對象的打分,結果發現,無論是長期或是短期的擇偶對象,如果是男生的話,擁有自戀黑暗人格的人最受歡迎,如果是女生,則是擁有心理變態的人最受歡迎。
    愛冒險的人,這類人會為了追求暫時的快感而丟下道德感,同時也會希望獲得別人的關註,例如會做些比如偷情、極限運動、販賣毒品等等的行為,如同《月亮與六便士》中所說:平淡的人生好像欠缺了一點什麽,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
    不擇手段的人,例如考試作弊、善用花言巧語的人,這些人的目的通常是直接、單純的,會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可能會傷害他人、欺騙他人、利用他人或事走在法律道德的邊緣,除此之外他也會排除了自己爹情感,作出必要的冷酷,同時也會堅信自己的信念是絕對正確的。
    噴子,酸民。這類人會利用模糊焦點、陰謀論來替自己找個立基點,通常他們的文字、語言中,往往充滿著攻擊性、侵略性,讓人覺得難以相處,但另外一方面這類型的人,可能會被定義為冷靜判斷、精辟分析、富有魅力。
    熊孩子,這里說的更像一種欠缺道德規範的人,比如小時候往往會為了玩具跟父母大吼大叫,我們的人性歧視是非常復雜與矛盾的。
雖然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黑暗面,但是善良和黑暗是能夠並存的,黑暗面也是有些許好處的,畢竟社會資源有限,如果想獲得成功,升官加薪走向人生巔峰,那麽你必須在社會中去競爭,比如使用自戀,可以讓自己更佳自信;使用馬基雅維利主義,管控下屬,抑或冷靜的操控手中擁有的資源;使用心理變態,勇敢的冒險進入新的市場,或事追求新的東西。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