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謬誤
謬誤:謬誤指的是不恰當的推理思路,為了讓一個論證有效並健全,這個論證的所有前提和推理必須正確,在生活中,彌漫著大量的邏輯謬誤。
1. 訴諸人身
訴諸人身指的是將與論題無關的個人特質作為辯駁時的依據,根據特質的好壞,可以把訴諸人身分為因人納言和因人廢言,比較典型的訴諸人身是「你也一樣」。
舉個例子,小路對小建說:「別喝酒,喝酒對身體不好」
小建辯駁到:「但是小路你自己也不喝酒嗎?」
在這里,小建犯了訴諸人身的邏輯謬誤,小路喝酒是與論題無關的個人特質,不能作為辯駁依據,類似的,如果將人格、動機、態度、處境等作為論據,就違背了對事不對人的原則,犯了訴諸人身的謬誤。
2. 回歸謬誤
回歸謬誤是指沒考慮隨即起落的回歸現象,作出不恰當的因果推理,如果你的老師認為「誇獎會讓成績變差、責罵會讓成績變好」,那麽你的老師可能就是回歸謬誤的受害者,就算一個學生的水平穩定,他的成績也會隨機波動,如果小建上次考試發揮的特別差,那麽即使小建這次不額外用功,成績也往往會比上次好,如果老師上次考試後恰好批評了小建,那麽他就可能做出「責罵讓成績變好」的推理。
3. 稻草人謬誤
稻草人謬誤指的是曲解對方的論點,再針對曲解後的論點攻擊,因為攻擊一個假想的論點就像打稻草人,所以叫稻草人謬誤。
舉個例子,小建說:「我喜歡晴天」
小路辯駁到:「如果每天都是晴天,就沒有雨,生命就會雕零」
小路將小建的觀點極端化為「希望每天都是晴天」
再對這個假想的、容易攻擊的觀點進行了猛烈的炮火攻擊,然而,無論炮火多麽猛烈,被擊倒的只是稻草人。
4. 循環論證
循環論證指的是論據本身的正確性需要依靠論題本身來證明。
舉個例子,小建問大師:「大師,為什麽我的願望沒有實現?」
大師曰:「心誠則靈」
小建繼續問:「怎麽判斷知道心誠不誠呢?」
大師曰:「願望如果實現,那麽就證明心誠」
另一個例子是林夕寫的一首歌,歌名叫《因為愛所以愛》
5. 假兩難推理
假兩難推理指的是提出不全面的選擇,並讓人從中選擇一個,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有中間地帶,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人們喜歡簡單的說人「內向」或「外向」。往往忽略了大部分人同時具有內向特質和外向特質的事實。類似地,人們對性取向的認知也往往傾向於性別二元論。然而,根據心理學家金賽的報告,只有百分不到10%的人可以被認為是完全的同性戀或異性戀。
再對電子產品的討論中,假兩難推理也很常見,經常可以看到人們給對方扣上「某粉」或「某黑」的帽子。
6. 訴諸折衷
訴諸折衷指的是對假兩難推理的矯枉過正,它是認為折衷觀點一定是最優解的邏輯謬誤,魯迅提到的拆屋效應諷刺了廣泛存在的訴諸折衷,「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里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7. 不當類比
類比是根據兩個對象的部分相同屬性來推進其他屬性也相同的推理。類比是一種或然性推理,也就是說,從真前提未必能夠推出真結論,由於類比適合用來說明,不適合用來說理,如果使用了不恰當的類比推理,就犯了不當類比的邏輯謬誤。
舉個例子,民國學者辜鴻銘主張「一夫一妻多妾製」,有人問他:「為什麽只許男人納妾,卻不許女人多夫」,辜鴻銘回答:「一把茶壺可以配四個杯子,你哪見過一個杯子配四把茶壺的呢?」辜鴻銘將婚姻和茶具進行類比,顯然犯了不當類比的錯誤,後來,陸小曼和徐誌摩結婚時,陸小曼對徐誌摩說:「誌摩!你不能拿辜先生茶壺的譬喻來做借口,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壺,乃是我的牙刷」,由此可見,類比論證不僅不嚴謹,還容易被反駁。
8. 訴諸自然
訴諸自然指的是事物因「自然」而好,因「非自然」而壞。在廣告里,經常可以找到訴諸自然的例子,「純天然」和「零添加」都是營銷的手段,產品自身是不是自然的與其安全性沒有必然聯系,蝙蝠就是純天然食品,但是它不見得是安全的食品。再舉個例子,很多人支持口罩價格飆升,因為這些人認為口罩價格飆升是市場經濟的自然規律,但是特殊時期國家的統購統銷、穩定價格是更好的辦法。
9. 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指的是使用一連串因果推理,卻誇大每個環節的因果強度,舉個例子,如果觀眾經常發「下次一定」,UP主就會不開森,up主不開心,就創作不出好的視頻,
創作不出好的視頻,網站的風氣就會越來越差,網站風氣越來越差,人民的精神生活就會越來越枯燥。精神越來越枯燥,人類文明就會滅亡。為了不讓人類文明滅亡,請支持我!
10. 訴諸謬誤
訴諸謬誤指的是因某個論證無效而認為其結論錯誤,實際上,即使前提和推理有錯誤,結論也可能碰巧正確。
舉個例子,小建說:「我反對同性戀婚姻,如果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也會有人想和手機、電腦結婚。」
小路說:「你亂賦因果,所以支持同性戀婚姻才是對的。」然而,小路的說法只能證明小建的論證無效,不足以作為反駁,如果僅僅因為對方論證無效而否認對方的觀點,就是訴諸謬誤。
11. 訴諸情感
訴諸情感指的是通過操縱情感來贏得爭論,而非通過有效的邏輯。
訴諸荒謬:「遇到這麽好的視頻都不三連,真是笑死人了」
訴諸憐憫:「視頻製作不容易,求求你三連一下吧」
訴諸諂媚:「我的視頻需要聰明人的認可,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
訴諸新潮:「給阿健三連已經成為世界潮流,還不趕緊三連?」
邏輯是推理和證明的思想過程 ,由於邏輯常識的缺乏,我們可以看到隨處可見的畸形思維,欺淩發生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樣的不當類比不絕於耳,打開電視,轟炸大腦的是「不含化學成分」的訴諸自然式廣告,當你嘗試和他人交流時,你發現對方在攻擊他捏造出的稻草人,邏輯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邏輯清晰總比邏輯混亂要好,孫文說邏輯「為諸學諸事之規則,為思想行為之門徑」
希望這世界上口水戰能少一些,希望人們在討論時,可以是一個健全的人。我們在珍惜言論自由的同時,需要有講邏輯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