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藝與設計
每次去北京的時候總要去前門的北京無印良品酒店(MUJI HOTEL BEIJING),不光喜歡里面的設計,也喜歡隱藏在背後的理念,在大學自學UI設計的時候,接觸到很多設計師理念,但原研哉「白」的設計理念和深澤直人的無意識設計讓我深受震撼,在現代社會中,或許很多人覺得貴、覺得好看的就是好設計,也不會思考好設計是什麽、設計的後續是什麽,而在老祖宗們那里就給了我們詮釋——這就是民藝。對於設計,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僅以民藝為原點,淺談下對於設計的個人見解。
學科體系中有一個學科叫民藝學,主要是對民間手工藝術和民間手工技藝的科學研究,民間藝術在文明誕生之初就出現了,和生產、生活存在這密切的聯系,而社會的演變也極大的影響著民間藝術形式,民藝具備著與眾不同的「母型」文化特色,很多藝術很多國家很多民族之間都互相汲取相應的養分。這也讓我們不光在無印良品的店里我們還是能看到很多日本民藝設計的原型(唐文化影響),我們也能常常在各大展覽會博覽會中看到民間藝術。現實設計思潮影響著民藝,而民藝影響著現代設計。
民藝設計運動有很多倡導者,他們從生器物的角度挖掘設計,19世紀和20世紀初,日本遭受來自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對本身文化的不自信,導致盲目崇拜接受西方文化的一切。而一位設計師的出現,反抗西方文化,重拾本國文化,這就是日本設計師柳宗理,柳宗理認為日常生活的美學即是從生活器物開始,因此他設計了許多廚房與餐桌上使用的鍋碗瓢盆。雖然這些線條極簡的生活道具,看似不是什麽厲害的設計,但卻饒富職人的手作精神,十分符合柳宗理所提倡的「用之美」哲學。比如享譽世界的1954年設計的大象凳、蝴蝶凳,你可能在很多購物場所會看到這些設計衍生的影子。我常常認為中國作為一個文明五千年的國家,在近代中遭受了很多西方文化、韓流文化等深度影響,我們也應當重拾本國文化,抵抗西方異域文化不是一味的反對,但關註本身文化自信是必要的,而傳承和創新國內民藝正是民族文化的靈魂。
為什麽民藝在設計中這麽重要呢?因為在民藝的深處,我們能夠窺見人類生活的原點,也能夠從其純粹性中汲取美的源泉。在人類性喪失的今天,民藝所具備的溫暖的人類性與原始的純粹性,讓人們在產生深刻共鳴的同時,也產生了對過去的憧憬。但我們不能僅僅沈浸在對於民藝之美的傷感中,面向未來,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麽才是最重要的。因而很多設計師不僅僅借力於材料和手藝,而是以對文化的理解和感受為靈感來源,重新思考設計的意義,通過不同的嘗試將從傳統工藝中提煉到的,轉化為屬於本國本土的設計語言。
世界著名設計師、日本民藝館館長深澤直人曾提出「無意識設計」概念,就是民藝中對於物與環境之間關系思考的集合,比如2014年的無印良品電熱水壺和2003年的加濕器設計,都有著無意識、極具線條般美感的設計風格。
在簡單的基礎上加以美感設計來滿足人最自然的欲望,將無意識的行為轉化為可見之物。深澤直人認為經過刻意安排的設計容易產生違和感,「設計與時尚不同,時尚有時候是需要製造違和感,提供給消費者感官刺激。設計雖然也是一種潮流趨勢,但它不應該製造違和感。」設計其實就是去尋找意識的核心。當人與物、環境達到完美的和諧的時候,就是找到了一種意識的核心。
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提到的「白」理念,「一種真正的白色,我會覺得大腦中存儲的感覺得以結合並在整體上得到了強化。」「白」也不僅僅是一種顏色的象征,白有著一種容納性,佛法說的「空不是物質壞滅,而是物質當下就是空。「白「與「空」的共性是「包容」。無論是染織繡、雕鐫、還是書畫、編織等等,在歷史的進程中融合了更多意義,有著白與空那般生命力,一種與混沌般的對抗,一種創造力。
設計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設計的程序。對於設計而言,作業場是十分重要的。光靠紙和鉛筆,設計的基本構想、優美形態都無法實現。在作業場進行製作、嘗試與思考,是設計工作最為有效的基本態度。國內民藝設計運動很輕微,在幾年前,我們常常贊美現在在很多展覽中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在融合、包容古與今,發揮民藝之美源泉般的活力,實用、健康、單純。
藝術是表率性,而設計是求共鳴。布坎南教授在1992年一篇設計論文中用一句話來解釋作為貼切,設計就是為了解決人與人交互中的棘手問題而進行的對人造事物的構想與規劃。設計的最高目的就是人類的用途。沒有創造的地方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設計。因此,沒有創造的東西是模仿,並不是真正的設計。傳統因創造而在。不擁有傳統與創造的設計,是不存在的。而一個好的設計也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情。好的設計不是僅僅由優秀的設計師誕生的。只做產品的生產業者或製造業者、販賣產品的銷售業者,以及使用這個產品的使用者,如果這三者不優秀的話,好的設計也不會誕生於這世上。健全的設計存在於健全的社會當中,設計是社會問題。
中國傳統手工藝在過去也代表著「當代」,而如今因缺少交流與發展,越來越難以被了解與欣賞。很多少數民族傳統重商主義工藝的傳承、僅靠族內人的供給需求及手藝人的代代相傳是不夠的。發展和推廣民藝,需要人們更加關註國內民藝,保存傳統文化,加強自身文化自信!從柳宗悅的民藝運用中我們可以借鑒的是,在保留傳統手藝的前提下對其進行設計與改進,使其符合當代廣泛的審美認可與需求,讓更多的人認識設計、看到設計、讀懂設計、關心設計,為設計買單,才是對設計和民族文化更好的發展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