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X的献身
動筆之前,我想起了上個月看完的那本小說——《你一生的故事》,華裔科幻作家姜峯楠寫的,不知道別人陌不陌生,反正未讀書之前我對這個作家概念全無,連書名也毫無印象。如果不是一次猝不及防的閱讀契機,它大概會和無數本從我生命中錯過的書那樣,還未窺見面目就尋覓無蹤。
因此它的到來很像是一種存在於話本劇作裏的,怎麽說呢?「命中註定的浪漫」。明明最開始只是因為一場電影,今年1月20日在內地上映的《降臨》,是《你一生的故事》的原著改編。因為在電影上映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沒有抽出空去看,所以有些念念不忘,後來從中國商家「利隨時動」的良好習慣裏順水推舟先電影一部取得了原著小說,心甘情願地讓它占據了書架很長一段時間。
整部書帶給我的閱讀體驗不亞於一場思想上的暴雨,唯一有所出入的地方,是它並非我想象中的長故事,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那個醜得令人想痛哭的封面標題——《你一生的故事》僅僅是整部小說裏其中一篇,準確講它應該算是一部科幻中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作者多年來的絕大部分文章(一個低產高質作家,作品相當少)。
我深知自己語言匱乏到難以精準描述這部小說的優越之處,就像雖然普通人覺得寫科幻小說的大多比較神秘,但拋棄那些看起來唬人的高科技工具,能將語言學,數學,工程學等等諸如此類的學科知識與同樣出色的文學內涵和綺麗想象融匯在一起的作家,仍然讓我有種這人簡直是怪物的驚訝感情。姜峯楠完全用筆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讓人感受到大量豐滿的細節所帶來的可怕而驚異的真實感,看他的作品如同在走習慣了的圖書館裏突然發現一道暗門,新的書新的作家新的格局更是新的領域,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被打破。它就這樣突然出現,在你眼前,告訴你「小說還可以這麽寫」和「就算知道你也模仿不出來」的事實,一種理所當然的傲慢。
天才,我不得不說這真是相當難得的驚嘆,不管作為作家還是讀者而言,擔得上和說得出都不容易。但我確實從《你一生的故事》裏感受到了某些非常震撼的東西,甚至能說是崇敬。此後類似的感覺在《嫌疑人x的獻身》中曾一閃而過,最初只是一點念頭,後來慢慢壯大,直到種種因素累加才真正讓我明確了將要寫的東西。
一句話,「生活是矛盾的真理」,記不清誰說過,也沒必要,過去的生活已經充分並將繼續教導我們,雖然我並不喜歡真實生活裏種種黏膩纏連的暗示規則,但對於取材生活的文化那種特有的曖昧模糊卻經常感到驚喜。
正如變量會影響結果,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境下導致的後果往往極其復雜。中國成語有「恃才傲物」和「慧極必傷」,教導天才們要謙遜,知禮,像常人那樣生活,但是信了這話的,往往也不會被大眾稱為天才,只能說是聰明人。我們的情感有時候如此矛盾,可以同時活在「生而不同」和「眾生平等」兩種分裂的關系裏,一方面用公認的規則安定大眾,另一方面對那些跳出規則的人——超越普通人認知和能力限製的,采取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過分追捧或者恐懼扼殺。石弘(《嫌疑人x的獻身》裏的天才殺人犯)就是一個超脫規則的人,智商高也足夠怪異,內心世界單一純凈只容得下數學,仿佛一座渾身上下都寫著禁止攀越的高難險峰,更適合遠遠觀望風景。但又有誰不知道人骨子裏那點犯賤的小心思,求而不得最美,管他砒霜還是蜜糖。
雙眼在一條平行線上,卻可以從天空下降到大地,愛本無貴賤,可同樣的愛在天才和普通人身上,正如水晶展櫃和露天市場一樣,起點不同,又何談公平。電影播出後果不其然湧現了一波對「偉大深沈之愛」的贊嘆,我覺得裏面特有意思的是這種普遍存在的迷戀行為實在是效果強大,連我自己也無法自拔地沈浸於角色的個人魅力和本質殘忍的「天才之愛」裏,被隨之而來的尖銳瘋狂迷惑了感官和心靈,一時間被荷爾蒙而不是道德良知占據了理性高地。這般突如其來的昏頭昏腦,讓我回想起過去看美劇時某個角色提到過一個名詞,英文沒印象,中文還記得一點,大體意思是「青少年對連環殺人犯的迷戀情緒」,裏面舉了《天生殺人狂》裏一個場景做例子——連環殺人犯情侶事跡曝光後得到了全國青少年的熱烈崇拜和追捧。中國作為管控嚴格的國家可能接觸少,但在國外,連環殺人犯崇拜確實並非罕有,文學影視作品以及新聞報道裏經常能看到,比如說「開膛手傑克俱樂部」和臭名昭著的「曼森家族」。以上兩者存在差異,但相似之處也有不少。
不過真正深沈的愛太少見了,我是沒體會過,膚淺之愛倒比比皆是,成語「葉公好龍」對此總結得極其精辟,表面深沈厚重,實際上像玻璃一樣輕薄易碎,風向一變,他們就轉而追捧另一種使他們看起來與眾不同,用現在話講更有逼格的東西。尤其是年輕的普通人,成就、技能、容貌、智商都達不到出類拔萃可以脫穎而出的地步,觀點、喜好和經歷就成了維護脆弱自尊的武器。於是我們一遍一遍重復和傾聽,完成一輪後另一個人接著重復和傾聽,好的結果是雙方各自滿足,差一點互相打斷搶奪主權,最糟糕也不過是沒勁,都說傾聽者難找,關鍵誰特麽樂意聽一堆自己沒興趣的話。
我昨晚看app讀到一句很有感觸的話,「人終究被少年所缺失的東西困擾一生」,這是一個大的概念,又可以引申為生活裏無數小的方面,人從沒有完整的那一天,哪怕真正的愛也不能補齊所有缺失,這種缺失感猶如人生八苦裏的求不得,我們始終追求一個句號,但生命總終結在句號前面一點點。
後記:本來想寫石弘的角色分析,後來因為一個電影吐槽改了方向,裏面涉及到的仍舊是一部連環殺人犯電影,名字叫《香水》,一個嗅覺天才殺死少女用她們的體香製成一瓶絕世香水的故事,影評下面大部分對於主角的評價都是什麽「天才」,「孩子般的天真殘忍」,「可悲可憐」這種「反派溢美式」詞語,結果其中有一個吐槽說主角變態,被眾網友懟得慘不忍睹,並且用詞也很難稱得上是公正客觀。
一句僅僅表達感受性的話能引來如此多的語言攻擊,極大程度上讓我回想起幼年時頂一句被回十句的慘痛教訓,我是真有他們說的那麽不堪?還是僅僅點子背被當成受氣工具,而他們的話又一與言行一致嗎?
我真的非常討厭那種眾口一致的東西,因為它難以令人信任,如同短信上一句輕而易舉的「我愛你」,廉價得像批發市場大甩賣,這篇文章想闡述的也是近一段來對類似現象的觀察和不解,文筆有限僅僅能寫到這種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