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論
「為什麽我這麽倒黴啊」、「為什麽每一件事情是順利的呢」、「每天好煩躁啊」。似乎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那刻起就有了煩惱,大了總會覺得世界上獲得幸福是不可能的。
法國哲學家阿蘭,本名是埃米爾-奧古斯特·沙爾捷(Emile-Auguste Chartier),在阿蘭的《幸福散論》中,,他在巴黎的學校任教時時常撰寫一些短篇文章,《幸福散論》就是集結這些短文而成的書,阿蘭在書中提到為什麽人總認為自己是不幸福的。人時常認為幸福來自外界,比如交到男女朋友或者是中大獎,但阿蘭認為,人不努力才會不行,甚至還說「你有幸福的運氣」,所以一定要幸福,想營造好心情,可以從阿蘭建議的「不要抱怨,對人親切」開始,「微笑」對待他人,好心情就會變成禮貌,接著影響他人和外界,因為幸福也是對他人應盡的義務。
阿蘭認為「情緒這種東西不好」,但是卻能靠意誌控製,《幸福散論》對於如何不受感情與情緒影響有許多的介紹。比如說,「首先,人會在自己心里面製造晴天和暴風雨。」如果放任不管,心情當然會不好。另外,阿蘭強調不愉快的原因與其說是精神性的,不如說主要是生理失調,因此他主張控製並鍛煉肉體以統禦心靈。「某人焦躁或生氣,常常是因為他一直站著不動。」阿蘭認為這時候「就要趕快拿椅子給他坐」。人有時會覺得幸福,有時會感到不幸,理由雖然不是很重要,但都是生理因素較多,所以若能註意健康、保持心情平靜,大部分的煩惱都可消除。
保持滿足的心境,阿蘭說:「遇到討厭的人要先微笑。」用體貼、親切、開朗的態度向對方致意或微笑是很重要的。此外,人生的秘訣是:「不要為自己的決定或工作同自己的內心鬥爭」「不爭執、順利做」。他說人都想獲得幸福,卻不積極去達成目標,「要感覺不幸或是不滿並不難,只要像王子那樣,等著別人來取悅你就好了。」意思是不努力不可能得到幸福。
另外,人對憑空得到的快樂很快就會厭倦,憑一己之力得到的幸福才會格外喜悅、珍惜。最重要的是人是喜好行動、有征服欲的,所以黄金無須忍耐討厭的事,努力向前邁進就對了,這就是營造好心情的基礎。阿蘭認為,吃一點兒苦的人生比較好,不要選擇走太平順的路。
此外,他把「好心情」列為人最重要的義務,若能「多微笑、用溫柔的語言、時常表達感謝、對人冷淡的笨蛋也要親切以待」,好心情就會包圍你。不要一下雨就想路會充滿泥濘,要想的是下雨路就會被洗凈,清爽舒適。可是,要一直維持積極正面的思考很困難,所以想得到幸福就必須做某種程度的修煉,還要有得到幸福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