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誌的問題
在這里提出一個經典的哲學問題:我們人類是出於自己的意誌來決定事物,還是被動地采取某種方式?
這篇文章就來討論下這個經典問題,哲學門外漢,比較淺顯,僅作交流記錄。
下面說兩個問題,因為這兩個問題是有聯系的。
第一個問題,如果以決定論的觀點看待所有自然法則,那麽當初始條件一定時,之後發生的所有事情也就都是確定的了,由初始條件和自然法則共同確定。顯然,這對自由意誌構成了嚴重的挑戰,因為我們日常所說的自由意誌,意味著人在面對選擇時,可以選擇一條路然後走下去;也可以選擇另外一條路,然後走下去。這兩個選擇是自由的。
這是第一個問題,是形而上學的問題,與決定論有關。
第二個問題,從根本上來講,則是認識論的問題,也就是說,它與我們能知道什麽相關,這是個很古老的問題,斯多噶學派時就已經出現,在基督教思想史上也多次出現,這個問題是預知的問題,也就是說,要是國珍如之前所說,一切都已經事先決定,那麽如果我們知道初始條件,又了解自然法則,我們似乎就能預知一切將要發生的事情。拉普拉斯把這個觀點描述的很好,它提出「拉普拉斯惡魔」的觀點,這個惡魔能預知一切你要做的事情,你以為你是在自由的行動,但是這個小惡魔卻能知道你要做什麽,還有更壞的情況,假設你找到一本書,惡魔知道的一切都在里面,也就是所謂的《生命之書》,你翻開書,看到你至今為止的人生,你做過的所有事情都分門別類整理完備,一頁一頁讀過去,你到了「今天」這一頁,你一行行讀下來,直到翻到了「讀《生命之書》」這一條,這一頁結束了,你想:「如果我再翻一頁,我就能確切地知道我要做什麽了」,既然翻了頁以後,我就能確切知道我要做什麽,我怎麽同意任何支持自由意誌的命題?
所以,第二個問題在很多方面上比第一個方面更嚴重,所以理查德·霍爾頓認為,第一個觀點不一定能推出第二個觀點,他認為似乎很多東西都會成為反挫器,尤其是人類,實際上,你自己可能就是其中之一,翻過生命之書的那一頁,你看到了自己被預測的未來,然後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提線木偶,對於書上所載,你可能會反其道而行,第二點這個系統以外的人,如果它們擁有這些能力,他們就能做出準確的預測,當然,他們預測的就是困在這個系統里的你,會輸掉遊戲。
我們能得出什麽結論,我認為結論是:
如果我們是系統內的生物,顯然我們是的,又如果我們大家都在做預測,那麽我們就無法從決定論為真,推出預知能力為可能,我認為這不意味著一定存在自由意誌。